历史沿革
2024-04-08

昌图——蒙语“常突额勒克”(绿色草原)前两字的谐音得名。远在虞、夏、商、周时期,为肃(息)慎属地;秦、汉、晋时期,属辽东郡北境,为扶余鲜卑地;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为契丹所占领;魏、齐属扶余地,曾一度为高句丽所占;唐五代时期,属渤海国,建王都首府于扶余城(今四面城);辽代,设5道154州时期,隶属东京道,境内,南有肃州(今马仲河),北有韩州(今八面城),中有龙州后改通州(今四面城);金代,设19路时期,属咸平路;元代,实行全域行省制,属行中书省的开原路北境,为蒙古族游牧地;明代,实行军政合一的卫所制,后乌梁海为都指挥掌卫事,自立国号为科尔沁;清代,仍属蒙古族科尔沁游牧地,嘉庆七年(1802年)置“常突额勒克”理事通判,嘉庆十一年(1806年)设昌图厅,光绪三年(1877年)升厅为府;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为县,置县治于昌图城(今昌图老城),隶奉天省沁昌道。1930年,改设区村制,隶辽宁省 。1940年,隶四平省(今四平市)。1947年11月,中共西满分局划全境为昌图、昌北两县,分别建立昌图、昌北两县人民政府。隶属辽北省。1947年12月15日,昌图、昌北解放。

  1954年,撤销昌图、昌北两县建置,合并建昌图县,政府驻地昌图城(今昌图老城),隶辽宁省。1956年,属铁岭专员公署辖。1958年,隶沈阳市。1962年,县政府机关由昌图城迁到二道沟(今昌图镇)。1964年,属沈阳专员公署辖。1964年后,沈阳专员公署多次更名,昌图县仍为其所辖。1984年,隶属辽宁省铁岭地区行政公署。1984年9月,昌图县隶属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