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县人民政府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Changtu Municipality

政府信息公开

对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84201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培育“三农”人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来源:铁岭发布 时间:2021-07-28

  对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842013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宋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三农”人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关心,提案中所提的建议,对我市进一步培育“三农”人才,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借鉴意义。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近年来,铁岭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要点,以建设高素质、高技能、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为目标,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方针为要求,立足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育工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

  一、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现状

  截止2020年底,全市在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1493人。其中:正高级66人、副高级186人;博士2人、硕士5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2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4人、千人层次11人、万人层次3人,铁岭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12人,铁岭市优秀专家12人,铁岭市青年拔尖人才9人。

  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共有32803人,其中:生产型人才15279人、经营型人才4737人、技能服务型人才5471人、技能带动型人才5572人、社会服务型人才1744人。通过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作,全市累计200个农民合作社获评省级示范社资格,其中35个获评国家级示范社资格。全市累计300个家庭农场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资格,其中承担中央财政项目家庭农场123个。

  二、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市农业农村局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分管领域的工作分工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科。

  (二)不断加强农业人才引进

  1.开展院地合作。2019年11月,市政府与省农科院签订了农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我局成立了“铁岭市院地科技共建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协调相关工作的落实。2020年省农科院向我市派驻了4名科技副县长、6名科技副乡长等32名农业专家,并随时根据产业需求派遣其他专家加入科技共建工作,为助力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同时,依托铁岭县蔡牛张庄玉米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联合建立了“现代农业科技小院”,引进博士后1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8名来我市开展农业课题研究、新技术试验示范等活动。

  2.加强对接交流。一是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开展对接交流。为使我市的农业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农科院和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讲学对接,配合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张旭东研究员在我市铁岭、昌图两县实施保护性耕作试验田3处,面积2000亩,农机合作社参照试验田标准实施面积5000亩,为我市探索了黑土地保护的有效途径。二是与沈阳农业大学等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对接合作关系,为我市农业生产解决了诸多难题。去年,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邀请了3名沈阳农业大学研究员、7名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专家来铁岭为农民讲解指导农业生产技术。三是市农科院实行“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通过选派一线科研人员到高等院校学习、举办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院开展讲座等方式有效开展国内国际交流。

  3.组织招商活动。2020年我局通过开展招商活动,引进优秀创新创业团队3个,其中新食荟生活科技有限公司为全国集采供应,已向上导出逾千万铁岭本地产品,助力铁岭叫响农业特色品牌。

  (三)积极打造人才使用平台

  着眼于为我市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农业科技实用人才,搭建了两个创新平台:一是共建院所(中心)。依托市农科院设立省农科院铁岭分院。重点在玉米、水稻、大豆育种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承担国家和省重点科研项目7项;依托依农科技成立蔬菜产业研究院。省农科院和依农公司优势互补,联合攻关,共同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力。双方确定了5个方面的重点合作领域,已经联合申报了省级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项目;依托西丰振兴镇宝丰食用菌合作社成立香菇新品种研发中心,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4项。二是成立学会服务站。依托挂靠省农科院主办的省级学会,建立学会铁岭服务站10个。省园艺学会在铁岭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4个学会服务站;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铁岭的特色产业合作社建立5个学会服务站;省中药材协会在铁岭县五味子中药材协会建立“铁岭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学会服务站。学会服务站成为铁岭招才引智和科技服务的新平台。

  (四)加大农业人才培育力度

  2018年以来,我局以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培育”工作为主体,每年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实用人才、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培训对象重点为龙头企业负责人、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主、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通过培训帮助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升其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和水平。2018年以来,累计培训新型农村实用人才达18000人次。同时,积极建立科技示范点和培训基地,全市共确定农业科技示范主体2078个,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3个。

  (五)开展农业人才评选活动

  2018年以来,每年秋季都举办铁岭市“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累计对年度“十佳”优秀农民、“十佳”优秀科技支农专家、“十佳”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十佳”家庭农场主等160名农业农村人才进行了评选表彰,鼓励农业农村人才为全市乡村振兴发展再创新业绩。

  (六)提升服务农业人才意识

  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扶持。2020年,对符合条件的92个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贷款总额6071万元,贴息金额121万元;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项目,对符合条件的8个国家级示范社给予资金扶持共计240万元,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生产经营中资金短缺的难题。二是推荐树立人才典范。铁岭县蔡牛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积极参与并承担各类农民培育任务和重大农业项目,经过我局推荐上报,赵玉国当选2020年度全国农民劳模,成为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典范。

  (七)组织部门抓好村党组织书记的培育工作

  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积极培育村级发展带头人。一是积极培训村党组织书记及村“两委”成员。着力打造农村“头雁联盟”工程,结合村“两委”换届成果,紧紧抓住农村的中坚力量,坚持“当地深入学”与“外地参观学”相结合,精心设计党史学习、责任担当、乡村振兴、项目招商、基层治理及党风廉政等方面课程,通过理论学习、研讨交流及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全市“头雁领航”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2期,全市124名村党组织书记参与培训,培训经验在“辽宁省组工信息”及《乡村干部报》上发表;组织全市部分“头雁领航”村党组织书记赴辽宁丹东、河南濮阳两地培训学习,效果反响热烈。二是择优选派第一书记。坚持和完善向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并注重选拔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进乡镇领导班子,营造激励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在夯实基层党建方面,有效解决了一些农村党组织党的组织生活不严肃、不认真、不经常问题,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建设富民强村方面,有些选派干部广泛发动亲朋好友、同学同事,千方百计的帮助村里上项目、跑销路、找技术,在过去的一年里共引进项目368个,培育致富产业436个,为村级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同时,通过“摸底”调查,目前现任选派到村工作的干部中有180余名市级选派干部有意向继续留村连任。在下派第一书记中有1名获“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有1名获“辽宁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有5名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三、下步工作措施

  今年3月份,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铁岭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企业引才聚才、实施“青年人才”集聚工程、吸纳各行业精英人才等,对我市引进的人才给予一定的政策性补助,从而吸引人才。市农业农村局为引进农业高层次精英人才,研究制定了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配套细则。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指导,我局统筹协调,于今年4月26日召开了全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部署会议,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铁岭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参加了会议,依据中央文件精神,会议共分解了33项工作任务。

  (一)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

  1.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重点培育农业经理人等经营管理型、种养大户等专业生产型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加快形成促进高素质农民全面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开展集中学习、组织学员到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实习实训、带领农民“走出去”观摩交流、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等方式,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000名以上,到2025年,培育高素质农民5000名以上。加快培养一批师资力量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机构,做实做好我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2.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深入推进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培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完善银农对接服务,搭建新型经营主体与高校院所之间的交流平台,围绕粮食、蔬菜、水果等主导优势产业和各地特色产业,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到2025年,新型经营主体人才培训普遍开展,线上线下培训融合发展,全市农民合作社骨干人员培训达500人次,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达300人次,每年新增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培训率达100%。建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头人人才库,鼓励各类人才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到2025年,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带头人、示范家庭农场经营者全部纳入人才库管理,全市农民合作社数量保持稳定,家庭农场增加到5000家。

  (二)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

  1.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以乡情感召、政策吸引、事业凝聚等方式,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和工商业主等返乡入乡创业。结合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建设农村创业导师队伍,重点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聘请一批专家创业导师,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遴选一批企业家创业导师,为农村创业人员提供指导服务。通过专题培训、学习交流、政策扶持等方式,培育一批引领乡村产业转型的农村企业家。依托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大中专院校等平台,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同时,深入挖掘好经验、好做法,培育双创典型,宣传推介一批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企业家等典型范例。到2025年,全市培育1000名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100名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建设5个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

  2.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体系,确保电商人才培训覆盖县、乡、村三级。以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网点为依托,以农淘合伙人为骨干师资,大力开展农村电商人才网点建设和人才培训,将电商培训“送下乡”。依托乡镇(村)信息服务站,加强农业电商人才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等主体作用,积极营造学习掌握电商知识的深厚氛围,提高“三农”干部、新型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的电商应用水平。以实施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为契机,不断加大与阿里巴巴集团各方面合作,打造具有铁岭特色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平台。

  3.培育乡村工匠。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等,传承发展传统技艺。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展传统技艺传承人教育。在传统技艺人才聚集地设立工作站,开展研习培训、示范引导、品牌培育。支持鼓励传统技艺人才创办特色企业,带动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

  4.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鼓励面向市场开展“订单式”培训,支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困难劳动力开展以工代训,提升培训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建立技能培训体系,确认全市首批社会培训评价机构。加大创业培训扶持力度。通过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就业重点群体免费类培训等各类培训,加强工作站培养载体建设,组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等途径,普遍提升从业者职业技能,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培育一批铁岭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

  (三)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

  1.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乡村教师培训,重视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发挥乡村教师导师团队作用,积极采取送培训下乡途径,精准培养乡村本土化优秀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向乡村教师倾斜,在乡村中小学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10年,仍在乡村中小学教学一线任教的中小学教师,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来年度考核合格的,可直接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不受岗位职数限制。落实好乡村教师差别化补助政策,加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2.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多途径培养培训乡村卫生健康工作队伍,改善乡村卫生服务和治理水平。建设一批高标准村卫生室,持续做好乡村医生业务培训工作,提升乡村医生服务能力;积极落实乡村医生养老待遇,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乡村医生承担40%的工作任务,确保资金拨付到位。积极落实,引导医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到村卫生室执业。引导支持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在职或退休医师到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按照国家时间节点深入推进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

  (四)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

  加强乡镇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鼓励各地多渠道招录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确保经营管理工作人员每年接受培训至少1次。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仲裁员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培训,到2025年全市仲裁员轮训一遍。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培养,促进村集体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逐步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加强农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加大对基层农业执法工作指导力度,制定执法人员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通过开展执法技能竞赛、法治培训等方式,培养一专多能基层执法人才。

  (五)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

  1.培养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以实施“兴辽人才”和“百千万人才工程”为依托,切实加大引才力度,实现人才总体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充分调动“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兴辽人才”在科技兴农工作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青年人才在科技兴农、科技强农工作的引领作用。想方设法为高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科研项目、更多的科研经费投入、更好的科研试验设备、更优的科研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与高校院所开展的院地人才合作交流,建立人才合作交流运行机制。利用院地合作搭建引才新平台,每年柔性引进高校院所专家30人以上,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建立特色科技示范基地。在重点合作企业设立产业示范基地、博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5个以上。鼓励支持高校院所专家来铁岭建立合作经济实体。

  2.培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健全农业农村科研立项。集中优势,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集成创新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同时,坚持多元立项原则。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重点、重大项目,提高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此外,坚持开放合作。积极争取与国内一流院校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先进技术,提升研究、管理水平。未来五年,计划争取国家、省两级经费支持,实现政策性科研资金的投入不低于“十三五”投入力度。

  3.培养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以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职责履行,广泛集聚资源壮大农技队伍,激发人员活力提升服务效能,为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一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程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二是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持续提升学历、补充高素质人才、强化激励约束等措施,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打造成“一懂两爱”、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三是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样板。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示范载体,实现村有科技示范主体、镇有科技展示样板、县有产业示范基地。四是大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六)完善政策制度,强化对乡村人才的服务保障

  加强乡村人才振兴投入保障。支持涉农企业加大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投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复垦腾退建设用地指标注重支持各类乡村人才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证券、保险、担保、基金等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乡村事业,带动人才回流乡村。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平台建设,支持入园企业、科研院所等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奖补等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站、专家服务基地、青年之家等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等服务。营造良好环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提高农村生活便利化水平,吸引城乡人才留在农村;同时,通过优秀人才评选、创新创业比赛、职业技能大赛等途径,每年选树一批乡村人才先进典型,并给予表彰和政策扶持,引导乡村人才增强力争上游、务农光荣的思想观念。

  感谢您对“三农”人才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市农业人才培育工作给予关注支持。

  铁岭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