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昌图县发改局 时间:2016-07-06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全委会议精神,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党中央和省、市、县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科学发展,立足地方实际,顺应时代,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新特点,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昌图镇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昌图镇“十三五”规划。
本规划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立足地方实际、顺应时代、凝聚群众意愿,明确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总体部署,是昌图镇全
镇上下在“十三五”期间的行动纲领。
一、“十二五”回顾
(一)“十二五”期间的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昌图镇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围绕
“工业新区、风电大镇、榛果之乡、物流中心、旅游胜地”
的目标,着力实施“项目支撑、城乡互动、商贸集聚、旅游
兴镇、产业富民、和谐发展”的六大战略,不断深化农业结
构调整,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农
民收入不断增长;项目强镇战略稳步实施,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强农惠民、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全镇
经济和社会协调、持续、稳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续写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篇章。
1、镇域经济较快发展
预计到2015年,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68亿元预计上升到今年的104亿元,增加36亿元,增长15.3%,年均增长率为1.73%。②人均GDP由2010年的2万元上升预计到今年的2.94万元,增加0.94万元,增长47%,年均增长率为2.16%。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 2010 年的18.06 亿元上升到预计今年的 26.45亿元,增加 8.48 亿元,增长
46.93%,年均增长率为2.16%。④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
的1.1万元上升预计到今年的1.59亿元,增加 0.49万元,增长 44.5%,年均增长率为2.14%。⑤基础设施投入从2010年的6亿元上升预计到今年的8.82亿元,增加2.82亿元,增长46.9%,年均增长率为2.16%。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2010年的9.3亿元上升预计到今年的36.83亿元,增加27.53
亿元,增长296%,年均增长率为 3.12%。⑦全镇全口径财政
收入由2010年的5022万元上升到7879万元,增加2357亿
元,增长 46.98%,年均增长率为2.16%。
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共引进域外资金额从
2010年的8.8亿元上升到今年的12.9亿元,增加4.1亿元,
增长46.9%,年均增长率为2.16%,达成落地项目16个,分别是:辽宁吉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昌图天天一泉饮品制
作有限公司、辽宁国美农牧集团、以及辽宁北沃肥业有限公司等。这些大项目的成功引进,成为拉动镇域经济的重要引
擎。同时,全镇形成了以新型能源、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生物化工为主的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挺起了工业强镇的脊
梁。全镇规模企业22家,预计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全镇工业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50.5亿元上升到今年的74.2亿
元,增加 23.7亿元,增长46.9%,年均增长率为2.16%。规
模以上工业产值从2010年实现48.3亿元上升预计到今年实现71.0亿元,增加 22.7亿元,增长46.9%,年均增长率为
2.16%。规模企业实缴税金实现3240万元,民营经济产值实
现89亿元,实缴税金 8740 万元,技术改造投资3.3亿元。
2.现代农业步伐加快。
预计到2015年,榛子开发面积1245亩,苹果开发面积
259亩,土地流转4.1万亩。全镇榛子总面积3.75万亩,寒
富苹果面积过万亩。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建立以生
猪、黄牛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18家,标准化畜牧小区25个,合作社在组织生产、市场开拓和创牌上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结合村屯环境卫生整治,我镇投资 1035.15
万元,对全镇 17 个村实施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工程。
我镇荣获省级文明乡镇和健康教育示范场所称号,沙河子
村、太阳山村、双树子村、城关村、和果园、滨河、西街、
东街社区荣获省级卫生村和省级卫生社区称号;红顶村、三道村、河信子村、金月湖社区、金月湾社区分别荣获市级卫生村、卫生社区称号。投资 900余万元,修建了35.5公里的沙石路面和 公里的水泥路,投资49万元,新建桥涵5座。
3. 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十二五期间,全镇实现实名制就业 1500人,劳务输出1050人,普惠制培训670人;为11308人办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 1450 名被征地农民办理了失地保险;为 3640
名“4050”灵活就业人员办理了保险补贴;为18200名退休
人员办理了年检;为15600人办理了《就失业登记证》年检。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不断提高,为 6903 户城乡低保人员按
时足额发放低保金;新农合得到全面普及,参合率达到 99%。
4. 维稳工作扎实有效。
开展了以“宪法日”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法制观念
更加深入人心,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建设,依法行政水平
进一步提高。综治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违法犯罪活动、非
法宣教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不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
镇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平稳。建立信访专项资金和信访专项会议制度,妥善处理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低保户和廉租用房等方面引发的一些信访矛盾和一批历史积案。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年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应
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应急保障水平明显提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宗教稳定。政务公开不断深化,绩效管理得到加强。
5.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区功能日趋完善,配合县委、县政府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为适应新形势下城镇发展需要,我镇在原 13个社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个社区,进一步
提升了社区服务功能。文教卫生服务体系健全,投资 333 万
元建设了铁北小学食堂。建立村级标准化诊所 21 家,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7家。文体事业繁荣发
展,新建5个村级文化活动广场,1个百姓大舞台,滨河、金月湖、金月湾等社区分别组织文艺小分队,先后到农村、
社区、企业、镇直机关进行以弘扬孝道文化为主的专场演出,
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同时,统计、审计、档案、计生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
绩。
(二)“十二五”末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们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但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工业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还不强,财源建设渠道不宽,财政拮据的形势仍很严峻;二是引进企业质量不高,工业项目储备不多,经济增长
的后劲明显不足,支柱型企业少,尚未形成优势明显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格局;三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设施配套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保持农业稳定发展难度依然很大;四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还比较艰巨;五是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政府机关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消极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程度不同地存在。
“十二五”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我们在“十三五”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只有予以正视克服,抢抓机遇,加快建设,才能实现“十三五”的发展目标,完成发展任务。
二、“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昌图镇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的,继续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
业现代化“三化”并举,实施“项目支撑、城乡互动、商贸
集聚、旅游兴镇、产业富民、和谐发展”六大战略,加大美
好乡村建设,实现工业水平提升、城镇建设提质、商贸物流
提速、现代农业提效、农民收入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工业新区、风电大镇、榛果之乡、物流中心、旅游胜
地”建设进程,基本消除贫困,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十三五”规划的奋斗目标
力争到“十三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15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 38.86 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4.1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实现2万元,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居住、教育、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均有较大改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五以下,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为实现十三五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
必须坚持招商引资中心地位不动摇,落实招商责任,改
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瞄准招商重点,举全镇之力,
实行以资源招商、以商招商、以友招商、以情招商,积极引
进“大高上”项目。以长三角、珠三角和辽吉黑等地区为重
点,以世界500强、同行业领军企业为主攻方向,力争引进超亿元的大项目。要不断把招商引资的触角延伸到村级,各
村要依托本地资源,利用社会各界关系,动员全民招商,引
进的工业项目,落户到产业基地或工业园区,农事企业和中小企业也可落户到村内,镇政府对村级引进的项目,实行税费分成、重点倾斜,逐步壮大村级实力。
(二)在工业经济上实现新提升。
继续围绕以新型能源、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生物化工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全面构筑工业强镇的新格局。加大完善和落实工业扶持政策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征地、资金、招工等方面的难题,大力发展机械加工和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培植特色产业,促进企业向生产势头好、运行效益高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大项目派生、全方位开发项目源,在现有工业基础上催生新项目,推动企业以投入扩规模,以技改增效益。
(三)在财政建设上实现新增长。
把原有财源巩固好,做到应收尽收。同时对含税高的企
业进行重点扶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镇级收入;加
强预算管理,压缩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加强财务管
理,全面审核镇本级债权、债务,镇本级每年化债要达到10%,村级每年化债也要达到10%,并逐年化解。
(四)在产业经营上实现新起色。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强镇。壮大粮食、畜牧、
榛果、蔬菜四大主导产业,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土地流转,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农事企业流转。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生态建设,促进林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水平。
(五)在环境整治上实现新成果。
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通过争取政策、财政投入等措施,大力实施“村村通、屯屯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垃圾清理工程,重点整修破损村屯道路,修建水毁桥涵,各村屯要建立垃圾处理场,增设垃圾清运车和保洁人员,特别是在人畜混杂的居住区,逐步搞好粪便排放和清理的实施建设,解决养殖业带来的垃圾成堆、粪便成山的问题,要将村
屯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使其尽快走向自我管理、自我约
束,常态化、长效化的轨道。在村屯环境整治中,重点打造
双树子、太阳山两个“美丽乡村”,通过常态化的村屯环境。
整治工作,达到“村容整洁”目标,实现农村百姓“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
(六)在民生工程上实现新成绩。
进一步巩固提高新农合和新农保工作成果,认真落实失
地农民保障,努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加大对弱势群体、困
难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为城乡百
姓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实事。
(七)在和谐稳定上实现新作为。
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努力提升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实施社区矫正工作,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及时妥善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规范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建立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行为,让广大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大力加强文化体育建设,推进村、社区文化广场和大舞台建设,兴办文化书屋,在全民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的群众文化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体育活动,使强身健体成为城乡百姓的习惯和行动。
(八)在政府职能上实现新转变。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行
政执法效能。强化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
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和敬业爱岗良好风尚,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及懒政怠政行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
善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功能。政府班子成员要带头做到廉洁自
律,严格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和镇党委的各项规章制度,重大事项实行公开、透明,不搞暗箱操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设高效的廉洁政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制度,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努力做到民主决
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全镇工作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