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泉头镇满族剪纸基地的工作人员聚集在一起,精心研究各种题材剪纸作品。
走进剪纸基地,几位手拿刻刀的剪纸艺人正在伏案创作,以刻刀为笔,创作各类题材的剪纸作品。
“泉头满族剪纸起源于明代,发展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剪纸基地负责人王亚娟介绍,20世纪80年代,在第四代满族剪纸传承人、泉头镇中心小学教师张玉莲的带领下,以镇小学为主体的满族剪纸基地得以创建,并在校内广泛开展满族剪纸艺术进校园活动。2008年,泉头满族剪纸获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知和喜爱。
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泉头镇尤以民间剪纸艺术享誉辽北,近年来,泉头镇党委政府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通过加强课堂教学、成立专业队伍、建立剪纸基地,让满族剪纸真正走入大市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剪纸基地实现了设计、生产、展示、销售、创意、体验为主体的运营模式,贯穿创意设计、制作生产、销售流通、教育培训等产业链条的创业型、创意型文化产业基地,也是辽宁省唯一一家镇级文化传承场所。